通用文件系统访问接口
通用文件系统访问接口¶
文件和目录相关用户库函数
Lab8中部分用户库函数与文件系统有关,我们先讨论对单个文件进行操作的系统调用,然后讨论对目录和文件系统进行操作的系统调用。
在文件操作方面,最基本的相关函数是open、close、read、write。在读写一个文件之前,首先要用open系统调用将其打开。open的第一个参数指定文件的路径名,可使用绝对路径名;第二个参数指定打开的方式,可设置为O_RDONLY、O_WRONLY、O_RDWR,分别表示只读、只写、可读可写。在打开一个文件后,就可以使用它返回的文件描述符fd对文件进行相关操作。在使用完一个文件后,还要用close系统调用把它关闭,其参数就是文件描述符fd。这样它的文件描述符就可以空出来,给别的文件使用。
读写文件内容的系统调用是read和write。read系统调用有三个参数:一个指定所操作的文件描述符,一个指定读取数据的存放地址,最后一个指定读多少个字节。在C程序中调用该系统调用的方法如下:
count = read(filehandle, buffer, nbytes);
该系统调用会把实际读到的字节数返回给count变量。在正常情形下这个值与nbytes相等,但有时可能会小一些。例如,在读文件时碰上了文件结束符,从而提前结束此次读操作。
如果由于参数无效或磁盘访问错误等原因,使得此次系统调用无法完成,则count被置为-1。而write函数的参数与之完全相同。
对于目录而言,最常用的操作是跳转到某个目录,这里对应的用户库函数是chdir。然后就需要读目录的内容了,即列出目录中的文件或目录名,这在处理上与读文件类似,即需要通过opendir函数打开目录,通过readdir来获取目录中的文件信息,读完后还需通过closedir函数来关闭目录。由于在ucore中把目录看成是一个特殊的文件,所以opendir和closedir实际上就是调用与文件相关的open和close函数。只有readdir需要调用获取目录内容的特殊系统调用sys_getdirentry。而且这里没有写目录这一操作。在目录中增加内容其实就是在此目录中创建文件,需要用到创建文件的函数。
文件和目录访问相关系统调用
与文件相关的open、close、read、write用户库函数对应的是sys_open、sys_close、sys_read、sys_write四个系统调用接口。与目录相关的readdir用户库函数对应的是sys_getdirentry系统调用。这些系统调用函数接口将通过syscall函数来获得ucore的内核服务。当到了ucore内核后,在调用文件系统抽象层的file接口和dir接口。
文件操作实现¶
打开文件¶
有了上述分析后,我们可以看看如果一个用户进程打开文件会做哪些事情?首先假定用户进程需要打开的文件已经存在在硬盘上。以user/sfs_filetest1.c为例,首先用户进程会调用在main函数中的如下语句:
int fd1 = safe_open("sfs\_filetest1", O_RDONLY);
从字面上可以看出,如果ucore能够正常查找到这个文件,就会返回一个代表文件的文件描述符fd1,这样在接下来的读写文件过程中,就直接用这样fd1来代表就可以了。那这个打开文件的过程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呢?
通用文件访问接口层的处理流程
首先进入通用文件访问接口层的处理流程,即进一步调用如下用户态函数: open->sys_open->syscall,从而引起系统调用进入到内核态。到了内核态后,通过中断处理例程,会调用到sys_open内核函数,并进一步调用sysfile_open内核函数。到了这里,需要把位于用户空间的字符串"sfs_filetest1"拷贝到内核空间中的字符串path中,并进入到文件系统抽象层的处理流程完成进一步的打开文件操作中。
文件系统抽象层的处理流程
- 分配一个空闲的file数据结构变量file在文件系统抽象层的处理中,首先调用的是file_open函数,它要给这个即将打开的文件分配一个file数据结构的变量,这个变量其实是当前进程的打开文件数组current->fs_struct->filemap[]中的一个空闲元素(即还没用于一个打开的文件),而这个元素的索引值就是最终要返回到用户进程并赋值给变量fd1。到了这一步还仅仅是给当前用户进程分配了一个file数据结构的变量,还没有找到对应的文件索引节点。
为此需要进一步调用vfs_open函数来找到path指出的文件所对应的基于inode数据结构的VFS索引节点node。vfs_open函数需要完成两件事情:通过vfs_lookup找到path对应文件的inode;调用vop_open函数打开文件。
-
找到文件设备的根目录“/”的索引节点需要注意,这里的vfs_lookup函数是一个针对目录的操作函数,它会调用vop_lookup函数来找到SFS文件系统中的“/”目录下的“sfs_filetest1”文件。为此,vfs_lookup函数首先调用get_device函数,并进一步调用vfs_get_bootfs函数(其实调用了)来找到根目录“/”对应的inode。这个inode就是位于vfs.c中的inode变量bootfs_node。这个变量在init_main函数(位于kern/process/proc.c)执行时获得了赋值。
-
通过调用vop_lookup函数来查找到根目录“/”下对应文件sfs_filetest1的索引节点,,如果找到就返回此索引节点。
-
把file和node建立联系。完成第3步后,将返回到file_open函数中,通过执行语句“file->node=node;”,就把当前进程的current->fs_struct->filemap[fd](即file所指变量)的成员变量node指针指向了代表sfs_filetest1文件的索引节点inode。这时返回fd。经过重重回退,通过系统调用返回,用户态的syscall->sys_open->open->safe_open等用户函数的层层函数返回,最终把把fd赋值给fd1。自此完成了打开文件操作。但这里我们还没有分析第2和第3步是如何进一步调用SFS文件系统提供的函数找位于SFS文件系统上的sfs_filetest1文件所对应的sfs磁盘inode的过程。下面需要进一步对此进行分析。
SFS文件系统层的处理流程
这里需要分析文件系统抽象层中没有彻底分析的vop_lookup函数到底做了啥。下面我们来看看。在sfs_inode.c中的sfs_node_dirops变量定义了“.vop_lookup = sfs_lookup”,所以我们重点分析sfs_lookup的实现。注意:在lab8中,为简化代码,sfs_lookup函数中并没有实现能够对多级目录进行查找的控制逻辑(在ucore_plus中有实现)。
sfs_lookup有三个参数:node,path,node_store。其中node是根目录“/”所对应的inode节点;path是文件sfs_filetest1的绝对路径/sfs_filetest1,而node_store是经过查找获得的sfs_filetest1所对应的inode节点。
sfs_lookup函数以“/”为分割符,从左至右逐一分解path获得各个子目录和最终文件对应的inode节点。在本例中是调用sfs_lookup_once查找以根目录下的文件sfs_filetest1所对应的inode节点。当无法分解path后,就意味着找到了sfs_filetest1对应的inode节点,就可顺利返回了。
当然这里讲得还比较简单,sfs_lookup_once将调用sfs_dirent_search_nolock函数来查找与路径名匹配的目录项,如果找到目录项,则根据目录项中记录的inode所处的数据块索引值找到路径名对应的SFS磁盘inode,并读入SFS磁盘inode对的内容,创建SFS内存inode。
读文件¶
读文件其实就是读出目录中的目录项,首先假定文件在磁盘上且已经打开。用户进程有如下语句:
read(fd, data, len);
即读取fd对应文件,读取长度为len,存入data中。下面来分析一下读文件的实现。
通用文件访问接口层的处理流程
先进入通用文件访问接口层的处理流程,即进一步调用如下用户态函数:read->sys_read->syscall,从而引起系统调用进入到内核态。到了内核态以后,通过中断处理例程,会调用到sys_read内核函数,并进一步调用sysfile_read内核函数,进入到文件系统抽象层处理流程完成进一步读文件的操作。
文件系统抽象层的处理流程
1) 检查错误,即检查读取长度是否为0和文件是否可读。
2) 分配buffer空间,即调用kmalloc函数分配4096字节的buffer空间。
3) 读文件过程
[1] 实际读文件
循环读取文件,每次读取buffer大小。每次循环中,先检查剩余部分大小,若其小于4096字节,则只读取剩余部分的大小。然后调用file_read函数(详细分析见后)将文件内容读取到buffer中,alen为实际大小。调用copy_to_user函数将读到的内容拷贝到用户的内存空间中,调整各变量以进行下一次循环读取,直至指定长度读取完成。最后函数调用层层返回至用户程序,用户程序收到了读到的文件内容。
[2] file_read函数
这个函数是读文件的核心函数。函数有4个参数,fd是文件描述符,base是缓存的基地址,len是要读取的长度,copied_store存放实际读取的长度。函数首先调用fd2file函数找到对应的file结构,并检查是否可读。调用filemap_acquire函数使打开这个文件的计数加1。调用vop_read函数将文件内容读到iob中(详细分析见后)。调整文件指针偏移量pos的值,使其向后移动实际读到的字节数iobuf_used(iob)。最后调用filemap_release函数使打开这个文件的计数减1,若打开计数为0,则释放file。
SFS文件系统层的处理流程
vop_read函数实际上是对sfs_read的包装。在sfs_inode.c中sfs_node_fileops变量定义了.vop_read = sfs_read,所以下面来分析sfs_read函数的实现。
sfs_read函数调用sfs_io函数。它有三个参数,node是对应文件的inode,iob是缓存,write表示是读还是写的布尔值(0表示读,1表示写),这里是0。函数先找到inode对应sfs和sin,然后调用sfs_io_nolock函数进行读取文件操作,最后调用iobuf_skip函数调整iobuf的指针。
在sfs_io_nolock函数中,先计算一些辅助变量,并处理一些特殊情况(比如越界),然后有sfs_buf_op = sfs_rbuf,sfs_block_op = sfs_rblock,设置读取的函数操作。接着进行实际操作,先处理起始的没有对齐到块的部分,再以块为单位循环处理中间的部分,最后处理末尾剩余的部分。每部分中都调用sfs_bmap_load_nolock函数得到blkno对应的inode编号,并调用sfs_rbuf或sfs_rblock函数读取数据(中间部分调用sfs_rblock,起始和末尾部分调用sfs_rbuf),调整相关变量。完成后如果offset + alen > din->fileinfo.size(写文件时会出现这种情况,读文件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,alen为实际读写的长度),则调整文件大小为offset + alen并设置dirty变量。
sfs_bmap_load_nolock函数将对应sfs_inode的第index个索引指向的block的索引值取出存到相应的指针指向的单元(ino_store)。它调用sfs_bmap_get_nolock来完成相应的操作。sfs_rbuf和sfs_rblock函数最终都调用sfs_rwblock_nolock函数完成操作,而sfs_rwblock_nolock函数调用dop_io->disk0_io->disk0_read_blks_nolock->ide_read_secs完成对磁盘的操作。